如果說科技創新相當于建設科技強國的“尖兵”和“突擊隊”,科學普及的作用就相當于夯實全民的科學基礎。科學素質作為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樣能夠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軟實力,同樣是決定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。發達國家的經驗也告訴我們,科教設備生產廠家,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構成社會進步的一個內在動力。也就是說,科普不到位,科技創新難。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,必須像重視科技創新一樣重視科學普及。只有兩者齊頭并進,我們才能順利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創新型國家的華麗轉型。
你聽說過煤礦里的火災嗎?那景象是萬分可怕的。濃黑色的煙霧籠罩著大地。巖石給燒裂了,火舌從地底下伸出來,好像要舔光地面上的一切。
整個的煤層燃燒起來了。過去,人們很難把這地底下的火焰熄滅,只有讓它成年累月地燃燒。白天,濃煙把太陽遮得暗淡無色;夜晚,火光把天空映得通紅。
俄國的化學家門捷列夫(1834—1907)有一回看到了這樣的火災。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兒。是熄滅火災的方法嗎?不是的。他不主張熄滅這地底下的火焰,而是要控制它,利用它。
科普展品的分為很多品種,涵蓋了一切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界的方式,其中包括能量轉換科普展品、磁電科普展品、環境變遷科普展品、太陽能科普展品、水能科普展品、核能科普展品、風能科普展品、靜電科普展品、捕l捉閃電科普展品、地球磁場科普展品、走馬燈科普展品、法拉第旋轉器科普展品、電磁旋律科普展品、特斯拉科普展品、磁懸浮燈泡科普展品、沿面放電科普展品、閃電機科普展品、怒發沖冠科普展品、雅各布科普展品、化石能源探尋科普展品、臭氧空洞科普展品等。